往更长远的看,巴基斯坦获得援助也要比印度容易得多。
别的不说,只要巴基斯坦有需要,华夏随时都能开动生产线,在几个月内为巴基斯坦提供数百辆VT-5之类的轻型坦克。
最后,印军没有足够多的物资来发动另外一场大规模进攻。
其实,打到这个时候,印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
虽然由阿盟国家实施的石油禁运没有对印度产生太大的影响,印度仍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买到石油,从美国进口页岩油,也能花高价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但是在其他方面,印度的问题非常突出。
比如,印军一直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
只是在拉合尔方向上,很多印军作战部队就没能获得必要的补给,也就无法在进攻行动中发挥出全部的作战能力。
当时,甚至连一些主力部队都没能获得足够多的弹药。
比如在拉合尔北面,印军装甲部队的主战坦克,长期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穿甲弹,也就是每辆坦克4发,而且这些穿甲弹全都是从其他部队抽调来的,很多是库存货,性能早已落后。
连物资保证都做不到,印军拿什么去攻打卡拉奇?
其实,印度当局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比如,在开战之后,印度外长就飞往东京,向日本求援,希望日本能够为印度提供必要的援助。
问题是,日本也爱莫能助。
当时,日本能够提供的,也就只是一些155毫米炮弹。
对印军最需要的坦克弹药,日本确实办不到。
为啥?
日本储存的都是120毫米整装炮弹,而印度坦克使用的是125毫米分装炮弹。
就算日本愿意帮忙,也就是帮助印度从国际市场上采购,而生产125毫米炮弹的厂商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当时,除了华夏与俄罗斯,生产与出售125毫米穿甲弹的就只有以色列。
其实,印度陆军的T-90S使用的就是以色列生产的穿甲弹,而不是俄罗斯的穿甲弹,因为以色列的穿甲弹要好得多,之前从俄罗斯进口的穿甲弹,只是T72M1使用,没有配发给T90S。
绕了一大圈,印军最后还是回到了拉合尔。
可以说,以印军的实力,能够打下拉合尔就已经是万幸了。
至于开辟南方战线,也就只是想想。
为此,在开战的第8天与第9天,印军终于用上了大杀器,也就是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在这两天里,印军总共发射了近百枚“布拉莫斯”,攻击巴军防线后方的重要目标。
威力嘛,自然不用多说。
“布拉莫斯”是超音速巡航导弹,巴军的野战防空系统对其无能为力,即便是HQ-9B也只能望空兴叹。
效果嘛,却是微乎其微。
几十枚巡航导弹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如果以弹药投掷量为准,也就相当于几十枚远程火箭弹。
虽然这些导弹给巴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远没有达到击溃巴军,让巴军丧失战斗力的程度。
其实,印军用“布拉莫斯”发起的进攻,连皮肉之伤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