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到印军防线前,巴军才遇到了真正的麻烦。
这就是,那些早就藏起来的“阿琼2”。
虽然机动性非常糟糕,防护更加糟糕,火力也算不上犀利,但是与俄系坦克相比,“阿琼2”有一个很突出的优势。
什么?
观瞄设备比较先进。
虽然“阿琼2”的观瞄设备也是舶来品,但是整合度较高,特别是从英国引进的红外成像仪。
依靠这套红外成像仪,“阿琼2”的夜间交战距离接近2000米。
因为在此之前,T-72M遭到了炮火打击,所以印军这次学乖了,没有在“哈立德2”出现之后立即开火。
等到巴军坦克冲近,印军坦克才猛然开火。
在伯坦果德东面的郊区公路上,10多辆“阿琼2”在第一轮交战中占了巨大的便宜,或者说打了巴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场面极为混乱。
短短几分钟内,就有近20辆“哈立德2”被炮弹命中,而且均有损坏。
因为没有搞清楚情况,所以巴军不得不撤下来。
为此,印军宣称在这场战斗中击毁了20多辆“哈立德2”。
真的有这么多?
被打中的“哈立德2”确实有20多辆,但是真正算得上“损毁”的,一辆都没有,全部“哈立德2”都只是受损。
有区别?
当然有。
很简单,这些受损的“哈立德2”全被巴军拖了回去,而且在几天之后就已修复,重新投入了战斗。
被穿甲弹命中,竟然能够修复?
其实,“阿琼2”使用的不是穿甲弹,而是碎甲弹。
为啥?
“阿琼2”装备的是120毫米线膛炮!
虽然根据需要,印度从英国采购了一批穿甲弹,但是受火炮自身性能影响,威力十分的有限。
理论上,这种英国生产的穿甲弹,也就只能对付T-80U这类的主战坦克。
为此,印度陆军引进了大量碎甲弹。
也不算是引进,而是图便宜。
为啥?
英国陆军已经决定放弃120毫米线膛炮,因此有大量库存炮弹需要处理,其中最多的就是碎甲弹。
在几十年前,碎甲弹还有点用。
可惜,在反应装甲全面普及之后,碎甲弹就完全没用了。
大概是对穿甲弹没有信心,印军的“阿琼2”主要使用的是碎甲弹。
其实,当时每辆“阿琼2”只有4枚穿甲弹,其余的主要就是碎甲弹,因此坦克手一般不会使用穿甲弹。
用碎甲弹对付“哈立德2”?
显然,印军确实想多了。
别说“哈立德2”,即便是“哈立德”,也能轻易挡住碎甲弹。
只是,碎甲弹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价值。
什么?
在命中坦克之后发生的猛烈爆炸,能够震毁外设的观瞄设备,比如夜视仪的物镜,或者潜望镜。
也就是说,碎甲弹无法摧毁坦克,却能让坦克在短时间内丧失作战能力。
那20多辆“哈立德2”也只是丧失了作战能力,不得不暂时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