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章、韩遂起事
中平元年(184)十月冬,北地郡(今宁夏吴西南)先零羌乘汉廷忙于镇压黄巾军之机,起兵反汉。先零羌与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等地起事百姓共立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攻杀汉护羌校尉冷徵。北宫伯玉等又劫持在西北素著盛名的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人边章、韩遂,使其专任军政,后遂以其为帅。边章等攻烧州郡,杀金城太守陈懿。
第二年,边章、韩遂等率数万骑进犯三辅(相当今陕西中一带)地区,侵逼汉园陵,声言诛杀宦官。
汉廷使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董卓进讨,无功而返。边章等势力大盛。汉廷又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率董卓等步骑十余万,屯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保卫园陵。边章、韩遂又进袭美阳。十一月,董卓等大破边章军,斩首数千级。边章等退至榆中(今甘肃兰州西北)。张温命汤寇将军周慎率兵三万追讨之,又命董卓率兵三万进讨先零羌。参军事孙坚建议周慎断敌粮道,周慎不听,引军围榆中城。边章、韩遂分兵屯守,反断周慎粮道。周慎遂弃辎重而退。董卓所部被先零羌围于望垣(今甘肃天水一带),董卓以计赚羌人,才得以突围。于是张温诸军皆败,复退于三辅一线。中平三年冬,韩遂杀掉边章、北军伯玉、李文侯等人,率兵十余万,进围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南)。陇西太守李相如、凉州司马马腾、汉阳郡(今甘肃甘谷东南)人王国先后起兵叛韩遂等共推王国为主,攻掠三辅。
中平五年,韩遂等进围陈仓,被董卓与左将军皇甫嵩击败;又劫持故信都(今河北冀脯)令周忠为主,使其总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不久,周忠病死。韩遂、马腾等人争权夺利,纷争不已,陷入分裂局面。
公元185年
东汉中平二年
历史纪事
灵帝暴敛天下
中平二年(185)二月,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劝灵帝税田亩以修宫室、铸铜人。于是灵帝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又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宦官从中为奸,刺吏、太守复增私调,百姓怨恨。此外又规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要交纳助军修宫钱,除授大郡者要交纳钱二、三千万。新官上任前,皆须先去西园讲定钱数。届时交请,或有无法交齐而自杀者。故新官到任,必竞为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百姓因此怨声四起。
农民起义蜂起
中平二年(185)二月,百姓不堪重压,一时俱起,西及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南至交趾(今广东、广西一带)。中原地区有山、黄龙等义军数十股,大者有兵二、三万,小者六、七千,后青州黄巾军众逾百万,黑山军亦众至百万。义军攻打郡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形成燎原之势。
汉灵帝聚敛为私藏
中平二年(185),灵帝命臣下在西园造万金堂,将司农所藏国家财物金钱,移入堂中以为私贮。
灵帝为汉章帝玄孙,世袭解渎亭侯,其家素贫,为帝后务尽聚敛为私藏。光和二年(178),开西园卖官,又郡国进贡,皆先使官责贡使交纳“导行费”,所得钱皆据为私有,分存于宦官之手,每人数千万,修万金堂后,移入堂中贮存。不久,灵帝又于河间郡(今河北献县东南)贱买田地,寺起宇第,搜刮钱财唯恐不尽。
文化纪事
支曜译佛经
灵帝末年,西域沙门支曜居洛阳译佛经,先后译成《成具光明经》等十一部,其中七部地灵帝中平二年(185)问世。
刘陶下狱自杀
中平二年(185),谏议大夫刘陶下狱自杀。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为人简朴,不修小节。少时游太学,屡次上疏言政事。后以孝廉起家,除顺阳长,甚有政绩。先后任侍御史、尚书令、侍中、京兆尹等官。任京兆尹时,应出修宫钱一千万,刘陶素清贫,又耻于以钱买官,乃称疾不听政。灵帝重其才,未加其罪,征拜谏议大夫。汉中平二年,刘陶见汉天下日乱,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于是,大为宦官所忌恨。诬其与外贼交通,因此下狱。狱官拷问甚急。刘陶自知难免一死,在狱中自杀身亡。刘陶为当时大才,曾著书数十万言,并有《七曜论》、《反韩非》等文集及上疏、赋、奏等百余篇。其含冤而死,天下莫不痛之。
杂谭逸事
崔烈入钱为司徒
汉灵帝(168—189在位)时,开西邸卖官。欲为三公者,输钱于内,然后得除授。中平二年(185)春,崔烈通过乳母入钱五百万,得授司徒。崔烈,涿郡(今河北)人,素负盛名。入钱为司徒后,声名狼藉,为士人所不齿。
杨赐死
中平二年(185)九月,司空杨赐死。杨赐(?—185),字伯献,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东汉名臣杨震之孙。其家族为东汉著名的“弘农杨氏”。少博学多闻,年轻时隐居教学,不应州郡之召,屡辞三公之辟。后以司空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灵帝即位,入宫为灵帝侍读,后迁少府、光禄勋。汉熹平二年(173),杨赐除授司空,初登三公之位。一生曾七次为九卿之官,五次任三公之职,为灵帝朝重臣。杨赐在朝,曾屡次激言进谏。汉光和元年(178),灵帝因天象之异使宦官曹节等问以祥异祸福,杨赐直言相陈,说:“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其冬,又切谏灵帝停修园囿,皆无结果,因此却遭宦官忌恨,但因其曾为帝师,故终未罹害,得以善终。
陈耽下狱死
中平二年(185),前司徒陈耽下狱死。陈耽(?—185),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北)人。陈耽历任三公,为官清正,光和五年(182),灵帝使公卿察举刺史、守相等为民蠹害者。时太尉许馘、司空张济一味取悦宦官,又收取贿赂,宦官子弟贪污者皆不见问,却将在边远十郡为清正惠民者二十六人举为民蠹。众人诣阙诉冤。陈耽时为司徒,以此上疏陈说公卿结党营私,好人蒙冤坏人逍遥之事。灵帝见疏重责许馘、张济等,并将被举者二十六人皆任为议郎。陈耽因此得罪宦官。中平二年,与谏方大夫刘陶同遭宦官诬谄,俱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