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关于“送走交换者”计划的最终方案终于确定下来了。
采用马丁?罗利教授的方案,用较长的时间,最少的资源将张天明送到目的地。与此同时,另外一个紧邻的计划应运而生:
关于人体冷冻的计划实施决定。
在科技尚未发达到一定程度的今天,人们很快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
人类如果想要进行光年以上的太空航行,除了技术上必须有所突进之外,还面临着一个更加巨大的问题:必须战胜时间。
和外星文明的初次接触让人类猛然间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本来是瑕不掩瑜的,但在这种紧张和紧凑的备战状态下这种缺点被无限地放大了。人类尚且不知道外星文明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存在,不知道它们存活的条件,时间,对它们的科技也一无所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们并不惧怕时间。
在和外星文明的谈判过程中进行到最后阶段的时刻,人类做出了让步,交出交换者,但必须先让探测器从地球上撤离。外星文明不得进入太阳系小行星带的边缘位置,也不可以有任何瞒过人类现有科技而潜入地球监测,交换者本人必须由人类族群的宇宙飞船送过去,交接时同样不得跨入小行星带边缘,飞船上设置有摇杆自爆系统,一旦违反上面任何一条,交换者将被抹杀,在交换者未出发之前,外星文明不可有任何其他有损人类族群的动作,否则同样将交换者抹杀。
最终的结果提出之后,处在探测器另一端的外星文明沉默许久,人类阵营这一边也无比焦灼,倒不是害怕误解,外星文明早就掌握了地球文明的语言,和人类谈判一直用的也是英语,在漫长而焦灼的等待中,所有人都只能注视着探测器上的屏幕。
终于,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英文字体。
“Agree.”
各国头脑在松一口气的同时,另外一行字很快也浮现出来。
时间?
会议内容立刻往下传达,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结果也出来了。
按照人类目前的科技,全力投入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外星文明没有任何犹豫,它再一次同意了。
这一次倒是人类阵营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最终谈判代表再一次问道:一个地球年的时间,确定吗?
外星文明给出的答复是:你们所处行星的公转时间很短,我们愿意等待。
一些偏激言论的学者甚至认为,人类之所以没能够实现在时间上的独立行走,是因为人类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本身就不具备时间上的优越性,因此一些思想上的沉淀被现有技术的限制所打败了,导致信息时代之后,物理学界的脚步止步不前,依旧靠一套过时的公理和准则来做事,应该让本身思想杰出的人沿着漫长的时间长河跨越过去,才能给未来的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这一部分的说法并不是没有引起联合国官方的重视,但谈判条约中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约定:人类文明在基础物理学的研究上不可再深入进行。
这容易使人联想到粒子加速器基于物理学的重要作用,因此一部分人把眼下即将到来的时代称为跛脚的时代,当人类失去从物质本质上看清物质的权利之后,他们还剩下什么呢?
在此基础上,人体冷冻技术的提出,最主要的方面还是应用于人类航空。
既然时间是阻碍人类族群走向宇宙的最大阻力,那人体冷冻技术便成为最有可能,也可能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因此事情就变得简单了:人类隐隐有一种希望,在技术上达到一定层次,可以和外星文明分庭抗礼的同时,打破协议本身对地球不利的一些方面。
在基础物理学被限定的情况下,尽管可能性很小,但也有人愿意放手一试。那句广为人知的老话开始在这样的情况下流传出来: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人们乐观地,迫切地希望看到未来的盛景。
人体冷冻技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被外力所推动,大量的实验室开始进行建模和实施,但就现有的技术而言,能低温保存的只有血液、细胞和人体器官。但要保存单个人体器官依旧有一定程度的困难。被损伤的细胞很难在一瞬间恢复常态,这只会在解冻过后加速衰老,而不是完好无缺。
因此,代表了物理学应用的最大功臣被人搬上舞台:纳米技术对于医学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