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嗯了一声,问道:“讲。”
鳌拜道:“就在刚才,有一队明军出了西门奔辽西去了,没有大车只有骑兵,因为没打火把不好确定有多少骑兵,不过从马蹄声判断应该有七、八百骑。”
满朱习礼以无比佩服的眼神望着皇太极,说道:“果然不出皇上所料,明军唱的真是声东击西这一出啊,皇上料事如神,奴才佩服,佩服啊。”
皇太极面无表情地站起身来,好像根本没听到满朱习礼的恭维话,一边踱步一边分析道:“这股明军能从松山无声无息地摸到辽东,兵力不会超过一千,在攻取盛京的过程当中必定会有伤亡,还剩下七、八百人是合理的,嗯,看来这次明军是真要突围了。”
鳌拜道:“奴才这就带兵去截住他们。”
“去吧。”皇太极点头道,“这次你带两千骑兵去,以两千骑兵对七、八百骑应该能稳艹胜券了,记住一定要全歼,绝不能走了一个,尤其不能跑了他们的领军主将。”
“喳!”
鳌拜打了个千转身就走,然而刚到帐外身后忽然又传来皇太极一声断喝:“慢着!”
“皇上。”鳌拜有些困惑地转了回来,问道,“怎么了?”
“不对。”皇太极摇了摇头,皱眉道,“还是不对。”
满朱习礼问道:“皇上,哪里不对了?”
“炮!”皇太极沉思片刻,语气忽然变得坚定起来,“红夷大炮,明军没有炸掉城头上的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
满朱习礼和鳌拜面面相觑,显然跟不上皇太极跳跃姓的思维,他们实在想不出盛京城头上的十六门红夷大炮跟明军的逃跑有什么关系?
皇太极微微一笑,说道:“红夷大炮铸造困难、造价昂贵而且威力巨大,用来守城可以大量杀伤敌军,用来攻城可以无坚不摧,如果你们是盛京城里的明军主将,明知道这红夷大炮威力巨大,可是现在又带不走,你们会怎么办?”
鳌拜不假思索地答道:“那还用说,当然得炸掉。”
“这就对了。”皇太极微笑道,“可现在明军并没有炸炮,所以他们还在城里!”
满朱习礼问道:“那出西门的七、八百骑明军又是怎么回事?”
皇太极道:“这个简单,明军只要把城里的马匹搜集起来,再在马背上绑以木偶,再以少量士兵驱赶前进,就能造成大队骑兵出城的假象,这不过是明军的疑兵之计罢了。”
鳌拜道:“皇上,明军还在不在城内,奴才带人去试探一下就知道了。”
“不可。”皇太极摇头道,“如果明军已经出城,等你探清虚实再去追就来不及了,如果明军还在城内,你去试探只能打草惊蛇。”
鳌拜道:“那追还是不追?”
“追,当然要追!万一明军的领军主将混在这队疑兵之中,不追岂不是让他跑了?”皇太极道,“你把剩下的两千五百骑蒙古骑兵都带上,要多举火把把声势造足!追出十里之后再兵分两路,你率五百骑兵继续追,一定要把逃跑的明军斩尽杀绝,另外一路由塔瞻、遏必隆率领,熄灭火把悄悄绕回盛京东门外二十里处埋伏。”
“这……”鳌拜迟疑道,“皇上,奴才把蒙古骑兵都带走了,你身边就只有两百侍卫了,万一明军从南门突围,那就糟了。”
“不会。”皇太极断然道,“明军绝不会从南门突围。”
见鳌拜和满朱习礼仍是将信将疑的表情,皇太极解释道:“原因有两个,首先城内的明军并不知道朕在这儿,就算知道我军大营已经空了他们也绝不会来踹营的,因为踹了一座空营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还会贻误突围的良机。”
满朱习礼点了点头,问道:“还有呢?”
皇太极拿起摆在案上的《三国演义》晃了晃,微笑道:“汉人都喜欢用计,汉人还有一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明军从东门的突围已经失败过一次了,按理说东门是最危险的方向,明军应该不会从东门再次突围了。”
“那是。”鳌拜道,“奴才以为接下来明军应该从北门突围了。”
“不。”皇太极摇头道,“明军绝不会从北门突围,他们一定会从东门突围!”
“这……”
鳌拜还是有些不放心。
“去吧。”皇太极大声道,“别让明军跑了。”
“喳。”
鳌拜一咬牙,领命去了。
皇太极回头向满朱习礼微微一笑,说道:“来,我们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