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军此时正按部就班地执行“1905计划”,已完成的主力舰性能也在列强之上:“北岳”的级舷侧火力不亚于装备10门305毫米主炮的英国战舰(“无畏”号与“伯勒罗丰”级每舷只有8门主炮能同时开火),胜过装备12门280毫米主炮的德国战舰(拥有6个主炮塔的“拿骚”级每舷同样只能同时使用8门主炮),火炮威力和射速方面强于同样装备4座双联305毫米主炮的美国南卡罗来纳级。
根据事后诸葛亮式的比较,“北岳”号上的北洋重工305毫米/45倍径主炮穿甲能力比英国人的维克斯r型305毫米/45倍径炮强%。而且射速更快,达到了2发/分钟,而英国主炮的射速不过1.5发/分钟。德国追赶建造的“拿骚级”的280毫米主炮射速达到3发/分钟,比“无畏”号快一倍。
相较之下,“拿骚”级的一舷最大投弹量是7.25吨/分钟;“无畏”号是4.62吨/分钟;“北岳”级则是6.4吨/分钟。
虽然如此,“拿骚”级口径较小的主炮显然在威力方面不如“无畏”和“北岳”,“北岳”的火力占有绝对优势。
强大的火力,19200吨的排水量与22节的航速,使中国的“北岳”级成为当时最大最快的无畏型战舰,按照部分西方媒体的说法,是英国的“无畏”号与中国的“北岳”号携手开创了“无畏*岳”的海军新时代。
不仅如此,与当时包裹整个舰体的全面防护方式相异,“北岳”级采用了超前思维的重点防护方式。原本像前无畏舰那样覆盖在早期无畏舰艏部和艉部的次厚度装甲被取消了,而是采取细分隔舱、加强水密措施来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根据主持设计的集团技术系干部的说法,这里属于战舰上可以放弃的“非致命部位”。而主装甲带和炮塔、炮座装甲却被明显加厚了,同时主水平装甲也被进行了适当的加强。
这一概念的主导思想实质是为了能将战列舰设计中分配给防护的吨位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其根本目的在于能使战舰上的装甲在抗打击中能更有效率。
随着“无畏*岳”时代的到来,既然无畏舰上不再安装次口径的二级主炮甚至取消了副炮,那么传统装甲防护体系中厚度只能用以抵御较小口径火炮攻击、却无法抵御主炮打击的次厚的装甲就显得毫无价值了。既然无法有效抵御大口径主炮的射击,而其所防护的艏艉部位在海战中的损伤又并不致命,那还不如干脆将其取消而将宝贵的吨位分配给那些真正重要且致命的部位——主装甲带、炮塔炮座、司令塔。
<r的概念要到1912年美国设计“内华达”级战列舰时才被首次采用,当然,来自21世纪的集团技术人员是不必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爬行的。
得益于重点防护概念的运用与炮塔的合理配置,在保证火力的前提下,“北岳”级的舯部主装甲带、司令塔、主炮塔和炮座的最大装甲厚度均达到300毫米,超过“无畏”号的280毫米,也优于“拿骚”级的280毫米(主炮塔、炮座、司令塔最大厚度)-300毫米(主装甲带最大厚度)。此外,“北岳”级采用的北洋1905型装甲钢在综合性能上亦吸取了当时“无畏”号上采用的哈维镍化装甲钢与“拿骚”级上采用的克虏伯表面渗碳硬化装甲钢各自的优点。
为防御远射程较高弹道的射弹,“北岳”号还配置了最厚达100毫米的甲板装甲,相较之下,“无畏”号的甲板装甲采用多层布置,最厚处3层共75毫米,“拿骚”级的甲板装甲最厚仅50毫米。
“北岳”号全舰纵向一共划分为21个水密隔舱,其中主舰体划分为18个水密舱,舰尾2个水密舱。各水密隔舱之间使用电气控制的水密门,在有战损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将所有的水密隔舱门全部关闭。水密舱前后隔板(即分隔无防护的艏艉部分,与主装甲带、甲板装甲一起构成舰体装甲盒的前后垂直隔板)装甲厚度为200毫米,与德国“拿骚”级相近,优于“无畏”号。
副炮方面,采取了与德国无畏舰相同的思路,配备12门0毫米炮和16门75毫米炮,前者用于对付较大型的轻巡洋舰、舰队驱逐舰,后者用于对付小型驱逐舰和鱼雷艇。事实上,英国“无畏”号上密密麻麻布置的27门12磅(76毫米)副炮威力不足以应付未来日趋大型化的驱逐舰,虽然在“伯勒罗丰”级以后,以4英寸(102毫米)炮取代了12磅炮,副炮火力还是远不如“北岳”和“拿骚”。
难道这还不够?
已下水的两艘“北岳”级改进型“东岳”号和“西岳”号,以超过两万吨的标准排水量再度打破了世界战列舰的吨位记录,以增加2000多吨排水量为代价,在维持22节航速的前提下,将8门主炮升级为305毫米/50倍径,比此前的305毫米/45倍径炮的威力增大17%。防护方面,虽然主装甲带最大厚度没有变化,但强化了炮塔、司令塔和水下防护,主炮塔面板、司令塔装甲加厚到330毫米,主装甲带下沿向水线下多沿伸了1米(“北岳”级主装甲带下沿末端在水线下2点2米),还破天荒地在战舰上设置主装甲带后的蜂窝隔舱式防鱼雷结构和双重底,大大增强了对近失弹和鱼雷的防御。
已完成设计的新“龙威”级战列舰将采用开发中的350毫米主炮,火力上将全面压倒国外在建中的所有无畏舰!
这还不够吗?
不,战舰党人的雄心壮志是没有尽头的,大炮巨舰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即便是来自21世纪的未来人也不能完全免疫。
更强的大炮,更厚的装甲,更快的航速,不断向前超越吧,华丽的战舰之梦,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吧!
在手指上旋转着铅笔的潘副科长心情舒畅地用另一只手提起茶杯把手,怀着对那位漂亮女秘书某种程度的意淫咂了两口,放下茶杯的同时,某些疑问却自然而然不可抑止地浮上心头。
另一时空历史上记载的,德国应该在1908年通过的第四号海军案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根据该法案,德国应该从1908年到1911年,每年建造四艘无畏型战列舰,1911年到1917年每年建造2艘无畏型战列舰,从而构成一支拥有28艘无畏型战列舰的强大公海舰队。此外,根据历史记载,1912年通过的补充海军法案还规定,在原有基础上再增造3艘无畏型战列舰。
根据那个时空的资料记载,面对德国这一**裸的挑战,英国的回答是“德国自可以随意要怎样做,但我们也是一样!”于是在同一年,英国议会通过皇家海军新的“两强”标准,即德国每建造一艘新战列舰,英国将建造两艘与之对抗。英德矛盾随即迅速激化,随着公海舰队逐渐形成规模,英国将它最强大的大西洋舰队从直布罗陀撤回本土,与本土的海峡舰队、本土舰队一起编成“主力舰队”,驻扎在北海的斯卡帕弗洛,与公海舰队相抗衡。
但是在这个时空,整个1908年快过去了,德国国会仅通过了一个小规模的补充海军法案,即在完成1906年三号海军法案的基础上,再增造3艘无畏型战列舰。
也就是说,引起英国愤怒的公海舰队计划没有按那个时空史书的记载准时出现,而没有这个公海舰队计划,德国就说不上对英国构成了实质威胁,英德矛盾便有缓和的可能,未来欧战发展为世界大战甚至是欧战爆发的几率都将大大降低。
更令人不安的是,自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上英国提出与德国商定海军军备限制问题后,英德两国不但认真进行了谈判,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阶段性成果”。
照这样下去,几年前刘千桦大小姐提出的“欧洲妥协论”与“东西大战论”说不定在不远的未来真的会应验?
潘国臣用铅笔头戳了戳太阳穴,喝了口茶,扔掉铅笔,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绘有皇室龙纹徽章的钢笔,随手抽出几张公文纸刷刷地把刚才所想的全都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