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中的我默默的点着头,张任的指挥调度堪称上乘!菱形的三个方阵可以进退自如,梯次的逐渐加力式进攻效果显而易见;军阵之间的距离恰当合理,既有利于相互配合、又有利于单独突进,且不虞被各自包围;有西川名将之称的张任野战的功底也确实很深厚!
在蜀军推进到距江东军军阵百步之内后,江东军中军令旗招展,前排中部的三、四排严阵以待的兵卒迅速的向两侧涌去,闪出了背后排列成三排的几十辆弩车。紧接着,立马车阵后方的王平令旗一展,\'嘭、嗖\'的密集响声夹杂在一起,第一排的数百支四、五尺长的劲弩挟带着一串刺耳的裂风声呼啸着罩向了排着密集队形推进的蜀军。
随着成排的蜀军就象割麦子一样的被成堆射倒、瘆人的惨嚎声四起之际,第一排发射完的弩车也被车兵忙乱的倒拽着跑向了阵后;接着就是第二排、第三排的发射……。待第三排发射结束之后,撤到阵后的第一排则又已经重新装填弩箭完毕,开始了第二轮的发射。这就是车营的第二任统领凌统发明的弩车间隙排列、可以不间断的、无休止发射下去的后移式弩车发射之法。
其实,这种弩车的发射方法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费了凌统的不少心思。至于车阵之间的间隔,只要想到办法后实际演练一下就可以找准确了。主要还是在想办法时要能逆向的思维,把原本向前推进的弩车改成了向后倒拽,节省了向前推进后还要固定校准的过程,倒拽到位就可以在固定校准的同时填装弩箭,把三个步骤变成了一个步骤。半刻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不仅决定着数百上千人的生死,同样也有时会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胜负。
近十轮的弩箭攒射之后,蜀军的中部方阵已经损伤近半;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左右的方阵,使左右方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混乱。在立马中军的潘璋的一声听不清楚语音的大吼之后,令旗再一次的招展。列队于步卒方阵侧后的两支铁骑,就在马超和邢道荣的统领下采取了弧线形的轨迹狂风似的卷出、利剑般的冲向了蜀军的左右方阵。铁骑卷出的同时,步卒方阵也同时以长枪兵开路,以排山蹈海之势压向了蜀军。
这时候,统军的蜀军主将张任却体现出了超常的沉稳和冷静。只见蜀军令旗所指,已经近达几十步的两翼尚算完整的军阵略作调整就毫不犹豫的向前冲杀上来。而中间的方阵也在高沛连喊带叫的呼喝下,聚拢起残存的兵卒、踏着死伤兵卒的血水和尸体向前冲来。而押后的蜀军中军则在蜀军的前军开始冲杀之时,除大纛下的张任和数百名亲卫还在屹立不动外,其余的兵卒则在张飞的统领下缓缓的向后退去。张任竟然放弃前军的危局而不故、整顿后军开始布防了?
张任摆明了是要用前军的损失来换取后军的稳固。这样做虽然遗弃了前军、并加速了前军的溃败,但由于前后两军相向而行,最低限度可以保证后军不被溃败的前军冲动阵脚,避免了大面积的溃败。
也就是说:张任瞬间已经冷静的判断出前军已无幸理,马上就采取了丢卒保车的战术。同时,也因后军已经布好了稳固的防守阵型,能够保证溃败下来的前军兵卒能够最大限度的逃得性命。这样做虽然加快了败阵的速度,却把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也就是说:张任今天是认败了!但可以保证明天还可以重新来过。
观战的我在赞赏张任能够审时度势的正确判断出战局的变化同时,也很佩服张飞能在重压下控制住自己一向暴躁的脾气,不因战局的颓势而出现莽撞的行为;乖乖的按照张任的指令行事。看来同这二张的一搭一档以后还是有得玩的了!想尽快的把刘备逐出西川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呀!使我不由得又联想到昨晚的预测:弄不好又有可能让老曹获利不菲呀?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又生出了一会张飞的念头。
当然,当前的战局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悬念。在两翼铁骑的突击之下,蜀军很快就开始了大面积的溃败。张翼、杨怀、高沛也不得不很快放弃了指挥,率先带领着残兵狼狈不堪的向来路溃逃下去。江东军的步卒和骁骑营的铁骑在追击了数里之后,也不可避免的被严阵以待的蜀军后军的箭雨给阻挡住了攻击的步伐,溃败的蜀军兵卒也从后军的两侧逃了回去。
我回首对典韦传令道:"传令潘璋可以停止攻击了!并令潘璋派人喊话:让张飞和张任暂请留步!商欲与尔等一会。"典韦一挥手,一名侍卫飞马赶赴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