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孙爸在院子里生了几堆火,加上院子高高的围墙,和上面的遮阴棚,冬天的寒冷都被挡在墙外。
孙爸请来的放电影的也开始了准备工作,大家围在火堆边聊着天。电影请了两场,今天一场,明天还有一场。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形式,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说起农村放映电影这个情况,现在的“九零”、“零零”后们,或许知道的不多,亲眼看过农村放电影的,可能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电影是**十年代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娱乐方式。在农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突出、非常重要的位置。
看着放映电影的师傅在忙碌着,孙刚想起了小时候因为电影的种种趣事。
看电影当然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村里人家里有喜事了,放场电影给大家热闹一下也是惯例。比如儿女考上了学,这是大事,光宗耀祖的大事——孙刚兄弟俩小时候经常被母亲耳提面命,谁家的你什么哥,吃的是啥苦?受的是啥罪?看人家现在都是大学生了!
对考上大学的什么哥哥保存某种敬畏,敬畏当然是因为他的刻苦,在给孙刚幼小的心灵不少压力之余,意外的收获是还有一场电影看。
想来那情景应该是这样,一般是当家的男人在某场酒后慷慨激昂地表过态,说些“我儿子考上学,一定连请两场电影”之类的大话,待到儿女真考上了学,自己背着手,有事没事在村里迈着跟以前不老一样的步伐走几个来回,偶尔会有迎面来的村人老远就道着喜:“啧啧啧,孩子真争气!”这很受用的话可能会听上一两年,但也会有人道过喜,走过去多远了,又突然拐回头问:“哎,那一年不是承当放电影么?”
于是,村里人又有一场电影看。
那个时候,天还没有黑下来,放电影的早早骑自行车就来村里了。
主家管过饭后,搬张桌子、板凳放自家门口晾晒场里,把电线用几根木棍撑出来。
电影师傅会指挥主家派来帮忙的小伙子七手八脚把黑边白面的银幕找地方绑起来,再把两个大方喇叭一边一个挂在银幕两边。
银幕前已经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凳子,美其名曰——占地方呗。
孩子们已经满村吆喝了:“今晚放电影喽!”
接着,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电灯泡,外面带着粗铁丝编的罩网,这样这电灯泡即使掉在地上或者磕在线杆上也不会摔碎。
接线停当后,便开始把最要紧的宝贝——放映机,小心翼翼地从大铁箱子里搬出来,稳稳当当地放在桌子上,然后是车子后座的铁皮匣子里取出缠着电影胶片的轮子,安放在放映机上。
再用一个话筒试试声响,然后就坐在桌子前,悠然自得地吸着烟,等天黑透了开始放电影。